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

生命就是當下



才在車上嘟噥著今天遲到了
就在路彎處看見樹下停著一輛車
車頭前有一對父女在樹下和花瓣玩耍
James說要回頭去看玩耍的是不是同學
不巧他們上了車
很巧地我們停在同一個校門口




生命不存在於追趕之間

生命就是當下

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

祢的杖、祢的竿都安慰了我




上個主日聚會裡唱的一首詩歌,歌詞說道:「祢的杖、祢的竿安慰了我」、「在仇敵面前,祢為我擺設筵席。」
我突然得到一個新的眼光:「面對生命的困難時,首要的並不是使用應對策略,而是讓生命得滋養、獲得能量。」


這些連非基督徒都很熟悉的句子,出自詩篇23:4~5:


我雖行過死蔭的幽谷,也不遭害,因為你與我同在;祢的杖、祢的竿,都安慰了我。
在我敵人面前,祢為我擺設筵席,祢用油膏了我的頭,使我福杯滿溢。


大衛早年被掃羅追殺,晚年遭遇兒子押沙龍的叛變,年輕和年老時都經歷了一段艱困的逃亡時期。面臨生命極大的威脅,大衛並沒有祈求神讓他勢力強大、勇擊突圍,大衛需要的是安慰與恩典。最令人驚訝的是,大衛說,神在仇敵面前為他擺設筵席。


物質層面的酒醉飯足,當然也可以使人放鬆,暫時忘卻煩惱。(如果你沒有健康或身材的顧慮的話)不過酒醒了之後,生命的難處依舊穩若磐石。神而的方式是保護你、引導你,讓你有安全感,讓你感受到生命的豐厚。


我回頭來看自己,當孩子遇到困難時,我怎麼辦?


聚焦問題、分析問題、蒐集資訊、擬訂策略、需找資源、執行修正、解決問題。
像破關斬將一樣,一路達標。是這樣嗎?
我沒有那麼縝密,我通常會定義問題、擬訂策略、執行修正,最後問題不一定得到解決。是因為我的流程不完整?


即使做足了整套完美的流程,我仍然認為它是一條歧路。回到困難的起點,我們要面對的選擇是:「要處理人的困境?還是解決問題?」


「人的困境」不就是「問題」嗎?我認為它是不同的。「人的困境」指的是人內在的困難,恐懼、逃避、壓抑、失去信心、沒有安全感等,常是人在面對困難時產生的心理反應。越過這些心理反應直接解決問題,基本上是否定了當事人的存在。因為情緒是人在遇到事件時產生的主觀感受(通常是複雜的),這些感受通常是個體過往生命經驗的投射,它促使個體採取應對的行動。這些情緒沒有被接納(有時候連當事人都難以接納自己的情緒),當事者的生命經驗就無法被認肯。而人的獨特性,在於個別生命經驗的積累。


我不是孩子的神,但孩子經由我得到了生命,理應是孩子可以依靠的人。面對生命的個體,首要提供的當然是生命的支持,而不是操作機器般的流程。但是,問題就不管它了嗎?問題當然是要解決。先界定問題責任歸屬,考量孩子的能力,再決定問題要解決到什麼程度,以及父母可以幫什麼忙。過程中要讓孩子感受到並運用自己的能力,如果能發展出新的能力當然更好,即使是一點點。沒有,也沒關係。至少孩子的情緒的被接納,得到了支持與安慰,知道自己被愛、被保護著。





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

回應攻擊




請閱讀以下文字:
你要留長頭髮是你的自由,但是不要弄得像七月半。
(班規規定)該綁就要綁起來。
不要在那邊說什麼別人(別班的人)都不用綁。


問題:
如果你是全校唯一留長頭髮的男生,班規規定留長頭髮要綁起來,但是你不想。
你看到同班同學在他的FB頁面寫了這些話,底下還有人留言「再同意不過」等言詞。
你會怎麼做?


A。假裝沒看到
B。狂電他沒有人權概念,對教育部新發布的服儀規定完全無知
C。報告老師
D。罵他也沒長得多好看
E。其他


森小畢業生R選擇在這則發文下留言:
有時候規定是需要被打破的,特別是規定不合理的時候。
你知道嗎?學校老師也做了很多不合教育部規定的事。


隔天,同學就刪文了。

今日傳真



昨天晚上幫你吹頭髮,我很開心。
吹風機轟轟響著,你在紙上寫著自己的名字,我覺得很有趣,
好像名人在練習自己的簽名,嘗試各種寫法。
這樣平凡的時光,和你在一起,我感到很幸福。

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

四十歲後的下半場




James:我不知道要不要吹頭髮。
貓:是什麼讓你這麼猶豫?


如果是以前的我,心裡一定會想「靠!要不要吹一句話,是在不知道什麼?」
嘴巴上會說:「要不要吹你自己決定。」(很冷血)
也許是過了四十歲,榮格說的人生下半場,
該發展四十歲以前沒有的弱勢功能。
我關心的不再是「最後的決定為何」,而是好奇對方「為什麼會這麼說」。


James:因為吹頭髮很麻煩。
貓:如果不吹頭髮你會有甚麼擔心嗎?
James:擔心枕頭會發霉。
(以前恐嚇過小孩的話,小孩都牢牢記在心裡,造的孽還真不少。)


貓:那你需要我幫忙嗎?
James:需要。


母子倆心平氣和地吹完頭髮,睡覺。

一夜平安。

困擾的皮球



Jason睡前進來房間發懶。
貓:「我有一件事想要請問你。」
Jason:「什麼事?」
貓:「我每天晚上催你睡覺,你會不會有壓力?」
Jason:「不會啊!」
是的!壓力都在焦慮的人身上。
貓:「你會覺得我很煩嗎?」
Jason:「還好。」
貓:「那就是有囉!」
Jason(笑):「你為什麼會這麼說?」
貓:「因為你沒有說『不會』,那就是有。」
Jason依舊微笑。(很厲害)
貓:「我擔心你第二天早上爬不起來,和急著出門的爸爸之間會有點緊張。我也曾經想過讓你睡到飽,可是又擔心萬一你每天都睡到中午,就不想上學,整天待在家裡。」
Jason:「你覺得這樣不好嗎?」
貓:「如果每天在家裡什麼事都不做,我會擔心。擔心你對自己可以嘗試做些什麼失去信心。」
Jason:「不能靠成就感來建立自信嗎?像我一開始打棒球打得很爛,可以因為我喜歡棒球,所以就一直練習,到現在進步很多。」
貓:「我覺得靠成就感不長久。你一開始打棒球的時候,也看不到成績,沒有成就感可以依靠,是靠你的熱情和堅持,願意一試再試。」
貓:「可是我又不想一直提醒你。這和我的個性很不一樣,這不是我的責任。你覺得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這個狀況?讓你不會有壓力,我也不用一直提醒你。」
Jason:「看妳囉!」(皮球踢得好)
貓:「可是這件事關係到我們兩個人。我希望我們可以一起找到方法。你覺得可以怎麼做?」(回傳)
Jason:「不然,我計時好了。你提醒我的時候,我就計時。」
貓:「如果我提醒你,你正好在做別的事,忘了計時呢?」
Jason:「妳就提醒我計時。」
貓:「好。就這樣。」


接著是睡前故事。
一夜平安。

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

自主學習一二事




Jason說不想外食。
我說:「那我來炒飯好了。」
Jason說:「我先寫功課。」


端炒飯給Jason時,他正在James的書桌看iPad。
「不是要寫作業嗎?怎麼在看平板。」這句話差點脫口而出。
「炒飯好了喔!要在你的書桌吃?還是弟弟的書桌?」
Jason看了看他的書桌,把桌上東西清出一小塊面積。
我這才看清楚,他在看「美國狙擊手」。
昨天晚上我們從《西線無戰事》聊到戰爭創傷和退伍軍人症候群。
本來想找一部我之前看過的相關主題電影,沒找著,找到「美國狙擊手」。
他很克制地看了六分鐘後熄燈睡覺。今天再繼續看。
這就是自主學習吧!
還好我剛才那句帶有指責的話沒有出口,沒壞事。


看了一半,他暫停影片,開始寫作業。
「媽!我作業寫完了!」
「你現在想做什麼呢?」

「我們來寫英文好了。」Jason說。

我認真的想了想,這樣主動學習的能力,是在森小被好好地呵護住的。
森小老師會想盡辦法讓孩子進教室上課,就是不會威脅恐嚇小孩。
小孩雖然有時候也趁機賴皮,但心裡都知道老師與課程的好。
Jason學習英文的態度,從體制轉出時的完全抗拒,到森小畢業時的願意挑戰自己。上了國中後,努力了一下子,因為種種原因,目前放棄體制內的英文。
不一樣的是,轉進森小前,他因為英文的學習成績低落覺得自己很爛,現在國中的他,英文成績不好,但不影響他對自己的信心,所以願意和我一起讀課外的英文書。
光是這一點,我就十分佩服他,也感謝森小教育滋養他,讓他把成績和個人價值分得如此清楚。不只是Jason,我在很多森小的小孩身上都看到這個本事,這是連大人都難以抵達的境界。

圖片來源:http://ew.com/article/2015/02/08/inside-best-picture-nominees-deep-dive-american-sniper/